一、总体思路
李白文化博大精深,底蕴深厚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把传承和弘扬李白文化纳入全市整体工作和中心工作,与经济发展、城市建设、民生改善同谋划、同部署,将进一步擦亮“李白故里”城市名片形象,增强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。
二、工作目标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,通过收藏、保护、研究丰富的馆藏文物,传播文化艺术知识、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,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。
三、重点工作
(一)加强党建引领作用。提升基层党建水平,强化意识形态工作,进一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。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融入馆内日常工作。开展主题党日、革命传统与警示教育等系列活动,让党员干部始终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,做到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。
(二)做好一级博物馆创建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,李白纪念馆认真谋划创建工作,对标《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》《江油市李白纪念馆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三年工作计划》,逐步落实各项工作,不断补足短板、提高水平、丰富内涵。从综合管理、基础设施、藏品管理、学术研究、社会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力,同时,持续做好“两馆一园”和园林绿化改造提升,确保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成功。
(三)深挖地方特色文化。一是持续做好全市李白文化、火药文化、红色文化、三线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、弘扬工作。2024年完成李白文化论文集1部、普及读本3部,申报绵阳市级以上学术课题不低于2个,举办李白文化学术研讨会1次。为全市各项文化、产业建设提供决策咨询和学术服务。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在馆内逐渐培养出一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术团队。充分发挥文化专家委员会的作用,形成一支专兼结合、梯次合理的研究团队,深入做好地方文化研究工作。
(四)加大对外宣传力度。一是优化社会教育形式。结合传统节日与重要纪念日,持续做好李白文化特色活动。加强博物馆与乡镇、社区的合作,创新策划针对不同社会群体观众、喜闻乐见的社会教育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。加强馆校合作,积极推进博物馆素材“进校园”。结合李白文化社会教育需要,积极编印李白文化研究及普及读物。二是加强博物馆宣传工作。结合博物馆中心工作和特色主题,形成系统的宣传计划和措施,争取在地市级以上电视台、电台播放博物馆及活动专题片、专题节目。利用新媒体对李白纪念馆馆藏文物、特色活动等进行宣传推广,提升新媒体的点击率和传播力、服务力、互动力和认同度。三是加快推进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工作。建设民族团结进步长廊、李白爱国诗选长廊,编写促进民族团结文化读物,开展李白文化大讲堂、李白文化小课堂、李白文化“六进”等特色品牌活动,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。成立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工作领导小组。由分管副馆长左彩龙负责牵头,专(兼)职人员由卿莹、梁金花、刘弈阳负责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。
(五)加强文物保护修复。一是强化文物保护。结合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宣传文物保护工作,增强人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,同时加强文物的调查、整理和研究工作,有计划、有目的地开展文物、标本的征集、征购工作,寻求社会捐赠,充实博物馆的文物藏品;推进文物藏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,进一步提升文物工作的科学化、规范化、信息化程度;继续开展对文物藏品的鉴定和修复工作,并建立档案。做好馆藏征集、入库工作,在2024年6月前,征集藏品数量达到8000件。二是推进文物修复。为切实加强文物管理,保障文物安全,我馆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。委托具有文物保护修复资质的单位,实施文物保护修复。实施馆藏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。同时,对不需要修复的文物进行了清洁保养,保障文物安全。
(六)做好文旅产业工作。拟与博飞文旅公司合作,共同设计开发文创产品,继续与四川省文化艺术学院等高校合作。拓宽研学合作渠道,加强与知名研学公司合作,开发李白文化精品课程,开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端研修班,拟举办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1次,并将取得的赛事成果转化利用。继续做好雾山石刻非遗文化传承及相关产品推广工作。
(七)加强安全防范教育。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、安全应急演练,例行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,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,不断提升全馆职工安全意识。